10月28日,由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吉林艺术学院、长春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承办的“国乐长春”艺术节圆满的落下帷幕。长春市委宣传部、长春市文广新局、吉林艺术学院以及兄弟院校的相关领导同志出席音乐会。闭幕式由吉林艺术学院副校长陈吉风主持,中共长春市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于讯来同志致闭幕词。
吉林艺术学院青年国乐专场音乐会展示了我院国乐系近年来的丰硕教学成果。吉林艺术学院青年国乐团成立于1978年,前身为吉林艺术学院实验民族乐团,是一支由青年教师和在校大学生组成的专业国乐表演团队。多年来,乐团以传承国乐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培养造就专业国乐表演艺术家为己任,以弘扬国乐精神和展现东北地域特色为宗旨,形成了“自然、质朴”的艺术风格。在建团三十余年中,涌现出了甘柏林、周其昌、孙树林、潘亚伯、刘含友、赵聪等为代表的一批有影响的艺术家。曾获得国内各类重要的民族器乐比赛的奖项,创作出东北地域风格作品近百余首。
本场音乐会特邀沈阳音乐学院青年指挥家孙鹏执棒。音乐会由民族管弦乐《庆典序曲》(赵季平曲)拉开序幕。 《庆典序曲》是一首为庆祝节日而创作的作品,乐曲以唢吶、锣鼓的齐鸣,构画出一幅节日庆典的场面,乐曲中段,则以如歌的慢板展现出一派盛世祥和的气氛。再现段将喜庆的节日气氛推向高潮,在欢腾激昂的情绪中结束全曲。
唢呐与乐队《情系秧歌》(周东朝曲 配器李龙江)乐曲创作于2016年,由著名唢呐演奏家杨喜林首演于北京音乐厅——周东朝唢呐作品音乐会。作品以东北二人转和大秧歌为素材创作而成,全曲欢快、热烈,短小精悍,突出了东北地方音乐中典型的韵律感和声调特色,优美的旋律中饱含秧歌的诙谐和风趣,时而跃跃而起撩人心弦,时而大起大落触动人心。多种技法的融合渲染,使音乐情绪愈加活跃,形成了全曲的高潮。
民族管弦乐《古槐寻根》(赵季平曲)沉重的锣鼓声响了,数十万人踏上了漫漫的迁徙旅程,从此中国多了一句谚语: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引子和尾声是那绵绵思绪的呼应,深情优美的慢板表达了对故乡的真挚眷恋,情趣盎然的中段小快板则形象地刻画了游子返乡的欢乐场景。《古槐寻根》拨动了亿万华人心中的那根思乡弦。
双胡琴与乐队《楚颂》(李博禅曲)《楚颂》为双胡琴与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创作于2014 年。作品通过双胡琴刻画出“英雄”与“爱情”两个主题形象,讲述了楚王项羽在多年征战中,爱姬虞美人始终相随左右,从一而终的经典历史故事。通过描写征战场面的激烈、霸王别姬的沉痛与乌江自刎的壮怀,赞颂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英勇与执着,以及忠贞不渝的爱情和信念。
民族管弦乐《丝绸之路》(姜莹曲)《库姆塔格》亦名《丝绸之路》,是一部带有鲜明西域风情的民族管弦乐。“库姆塔格”在维吾尔语中意为“沙山”,乐曲所展现的正是丝绸之路丰富的音乐文化。作者运用西域音乐多元的调式特征,汲取弗拉明戈、探戈、踢踏舞等各种世界音乐元素,在编配上则加入了多种民族乐器,音乐气质热情奔放、大气磅礴,充满浓郁的地域特色。整部作品由悠扬婉转逐渐发展为热烈辉煌,仿佛金光照耀的戈壁大漠,神秘动感而又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