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七一来临之际,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意见,全面贯彻吉林省委“文化艺术界人士助力吉林振兴发展座谈会”精神,由吉林艺术学院隆重推出的【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党建专题系列活动——音乐中的党史】第二场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太阳颂》接力《清晰的记忆》音乐会,于6月29日晚19点,在长影音乐厅隆重开演。
本次音乐会由吉林艺术学院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科研产业处、音乐学院联合承办。
《太阳颂》携手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著名琵琶演奏家,吉林艺术学院特聘教授赵聪,中国音乐学院教授、著名胡琴演奏家,吉林艺术学院特聘教授沈诚与吉林艺术学院青年国乐团百余名师生联袂,共同演绎9首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各历史时期最具代表的经典民族器乐作品,以国乐艺术为体,以红色精神为魂,将党的百年进程中所凝结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新时代奋斗精神”等进行贯通呈现,颂扬百年征程之壮阔,尽展百年初心之风华,深情礼赞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
序曲《红船》(首演) 邢依楠 曲
音乐会在音乐学院邢依楠副教授创作的《红船》中拉帷幕,将人们瞬间带回了一百年那个伟大的历史时刻:嘉兴南湖上的一舟画舫,中国大地上的一盏明灯。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为公为民的红船精神;寓意中国共产党从小船到巨轮,从南湖到汪洋,以星火燎原之势,去开启百年壮丽征程。
二胡与乐队《雪山魂塑》 刘文金 曲
作品以单乐章二胡协奏曲的形式,依次呈现了“征途、雪山、战友、朝霞”四个主题。豪迈、奔放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的军队艰苦卓绝、不畏艰险的壮阔音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事求是、紧密团结,最终走向胜利的长征精神。
古筝与乐队《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陕北民歌 焦金海 曲
全曲曲调明亮,旋律优美,描述了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时,正逢满山的山丹丹花开的美好情景。昭示了我国劳动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民族管弦乐《黄河》
冼星海 曲 中央乐团集体创作 姜莹 移植改编
音乐气势磅礴、慷慨激昂、荡气回肠。作品以黄河为叙事背景,呈现了一幅波澜壮波的抗战宏篇。当《东方红》的旋律奏响之时将整个乐曲推向了高潮,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抗战精神。
民族管弦乐《我的祖国》
刘炽 曲 刘文金 改编
作品采用抒情和激情相结合的笔调,生动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赞颂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与宽广胸襟,表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热爱祖国的深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板胡与乐队《红军哥哥回来了》
张长城、原野 曲 刘明源 改编
作品以陕西地方戏曲“碗碗腔”为音乐为素材,生动地描绘了红军凯旋而归,受到革命老区群众热烈欢迎又踏上征途的情景。展现了军民相系、生死相依的鱼水情深。
民族管弦乐《大潮》 王云飞 曲
乐曲曲风宏大,宽广澎湃。以钱塘江大潮为缩影,深刻描绘了钱江东去、汇聚入海之画面,借以讴歌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突破万难、勇于开拓、昂首阔步的民族精神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
琵琶与乐队《绽放》
马久越 曲 赵聪 改编 胡廷江 编配
这首作品由赵聪根据《夜雨双唱》《放马山歌》(马久越曲)融汇编创而成,将传统琵琶与民歌变成一种流行,将管弦乐与爵士渲染成一种中国风。琵琶声响的清澈剔透如诗般灵动,展现了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演奏的广博包容性。乐曲将中国云南山歌与爵士元素大胆结合,即兴的华彩段落不断蓄积能量,最终华美绽放。现场观众沉浸在云南那段如梦如幻的故事中,欣赏这旖旎的旋律在指尖游荡,绽放出时代的耀眼光芒!该曲由胡廷江改编为民族管弦乐版。
民族管弦乐《太阳颂》 王丹红 曲
作品曲风气势磅礴,乐思丰沛深邃,基于巴渝地区民间素材而成的《太阳颂》,展示了中国劳动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阔的生活精神与坚韧的生命力量,呈现了一部中华民族朝着伟大复兴不断迈进的太阳颂歌。
百年征程初心不改,红色精神薪火传续。大型民族管弦音乐会《太阳颂》以音乐的视角和形式,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中的红色精神一一呈现。不仅让听众回溯了激荡岁月的红色音韵,亦再现了聚力团结的奋斗赞歌,更传续着砥砺奋进的民族强音。在建党百年的伟大时刻,本场音乐会所传达的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实践成果,是宏大胸襟和伟大智慧的高度结晶。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精神,如太阳一样,引领中国人民在黑暗中刺破历史的长空,给予中华儿女无限温暖和强大力量,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在本场演出结束后,【音乐中的党史】系列活动还将陆续推出交响合唱音乐会《锦绣红旗》、大型原创作品音乐《光芒》两场大型交响音乐会及多场小型室内乐演出,用红色经典的乐声缅怀筚路蓝缕的岁月,用耳熟能详的歌声回溯改革开放的年代,用撼人心魄的交响致敬民族复兴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