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晚18:00,吉林艺术学院国乐室内乐专场音乐会在我院四楼音乐厅举行。本场音乐会是我院国乐系师生赴无锡市太湖文化艺术节演出前夕向学校领导和师生的的一次业务汇报,整场节目是国乐系师生经过近一个月精心打造的阶段性成果。同时,本场音乐会亦是为2020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北大鼓研修班》学员奉献的一场观摩演出,具有双重意义。
在演出作品中,有源自国粹戏曲艺术的《夜深沉》和《游园惊梦》,有代表中国古代文人音乐典范的古琴曲《流水》与合奏曲《枫桥夜泊》,有反映山东筝派在吉林地区流变的《碰八板》,有代表中国现代国乐发展流向的《楚颂》和《品》,还有体现新时代“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构想的《敦煌》,特别还有一首由我院原创、表现当代作曲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多维认知的《五未》。
1.民族室内乐《夜深沉》 京剧曲牌 编曲:吴华
以昆曲《思凡下山》折中《风吹荷叶煞》一曲中的四句歌腔为基础,经过历代京剧琴师们的加工改编发展而成,曲名出自首句唱词的头上三字。运用了民间音乐创作中常用的加花、删简等手法,在京剧《击鼓骂曹》和《霸王别姬》中,用它来配合祢衡击鼓和虞姬舞剑等场面。
京胡:刘书君 司鼓:张铁静 京二胡:闫正君 扬琴:周楠 古筝:蔡丹丹 琵琶:马晶萍、马静迪
笛子:赵军 笙:郭亚 中阮:张泽慧 大阮:夏婉婷
2.古琴二重奏《流水》 编配:宫勇
最早见于(明)朱权所著《神奇秘谱》中记载:原曲《高山流水》本为一曲,至唐代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代分为《高山》四段,《流水》八段。乐曲借大自然之景象表现“情志乎高山与流水之间,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意。”
3.琵琶、笛箫与打击乐《游园惊梦》 作曲:韩闻赫、俞冰
《游园惊梦》是月之源乐团的一首原创作品,以昆曲经典之作《牡丹亭》为灵感创作而成,描绘了少女杜丽娘与儒生柳梦梅之间浪漫凄切的爱情故事。演奏家以不同的乐器演绎角色个性,以琵琶、曲笛和打击乐,生动细腻地演绎了生、旦、仙三种形象,以创新的方式向经典致敬。
琵琶:马静迪 笛箫:赵军 打击乐:周楠
4.古筝重奏《碰八板》(高山流水) 传谱:赵玉斋 编配:王晓红
碰八板,是山东菏泽地区传统弦合奏曲,又叫“系弦对八板”,是由古筝、扬琴、琵琶、如意勾四件乐器以套曲结构形式联缀演奏的合奏曲,其中古筝声部的地位较突出。此次演奏的版本是王晓红根据她的恩师赵玉斋先生传授的山东传统筝曲《高山流水》编配而成。
演奏:王晓红、吕舫、蔡丹丹 伴奏:周楠
5.双胡琴重奏《楚颂》 作曲:李博禅
乐曲讲述了楚王项羽在多年征战中,爱姬虞美人始终相随左右,从一而终的经典历史故事。作品通过描写征战场面的激烈、霸王别姬的沉痛与乌江自刎的壮怀,赞颂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英勇与执着,以及忠贞不渝的理想和信念。
二胡(高胡):刘书君、闫正君 钢琴:李柬
6.五重奏《五未》 作曲:康亦慧
《五未》是为吉林艺术学院“五未·当代室内乐团”建团委约而作。作品的主体构思来源于《诗经·国风·关雎》中的经典诗句。作品以保留每件乐器独特的声音个性为基础,对音色进行搭配与组建,融合出一幅全新的音响画卷。
竹笛:赵军 琵琶:马晶萍 古筝:刘畅 古琴:林法 大鼓:周楠
7.《品》 作曲:李博禅
作品创作于2015年,其旋律、节奏与音层变换有机完美的结合,使人从中感受到乐器自身的音色与本质之美,多样的旋律配合灵动的节奏,使曲子更加有活力,曲调变化如行云流水般富于诗意,时而安静透明,时而热情奔放。展现了阮与琵琶的完美结合。
琵琶:吕美凝、夏婉婷 大阮:张泽慧
8.古筝、笛箫与钢琴《枫桥夜泊》 作曲:王建民
作品依据唐代诗人张继的著名诗篇所作,曲中融合吸取了昆曲、苏州民歌、丝竹等曲式和音调特色,使听者在若隐若现的古风流转中,感受到作者对【江枫渔火】的回念与思叹,呈现了一幅典雅诗意的水墨画卷,表达出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追求与向往境界。
古筝:刘畅 笛箫:赵军 钢琴:李柬
9.民族室内乐《敦煌》 作曲: 姜莹
乐曲巧妙运用中国民族乐器的特性,将西域调式与印度调式相结合,使人仿佛穿越于敦煌4000年兴衰起伏的历史长河之中,让人脑海中不禁浮想出“古道驿站”“敦煌盛世”以及莫高窟壁画中“飞天”“反弹琵琶”等千姿百态的乐舞场景,体现了古代四大文明的汇聚地——敦煌所具有的多元、传奇色彩,展现了中国民族乐器丰富的表现力以及国乐的传承与创新。
扬琴:周楠 琵琶:吕美凝、夏婉婷 二胡:闫正君、刘书君 笛子:赵军 古筝:吕舫 打击乐:张铁静 高音笙:郭亚 中阮:张泽慧
整台演出,立足彰显民族传统音乐的文化记忆、涵养当代音乐文化的精神内核,在作品的选择上兼顾学术性和大众性,异彩纷呈,雅俗共赏。
11月7日晚19时,音乐学院国乐系师生将正式亮相无锡音乐厅,为无锡市民奉献一台名为“江南金秋-美丽邂逅”的音乐会。期待五天后吉艺音乐学院国乐之声在太湖之畔深情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