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交流 对外交流

非遗Day4|金顺爱教授主讲《原生态民歌的当代呈现》

时间:2019/11/01 浏览量:

    10月31日上午,在2019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郭尔罗斯蒙古族培训班》上,东北师范大学金顺爱教授应邀为学员讲授了一堂题为《原生态民歌的当代呈现》的学术讲座。

 

    金顺爱  博士,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教学名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委员会声乐学术委副主任,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音乐舞蹈分委会专家委员,中国歌唱协会副会长,中国朝鲜族音乐研究会副会长,吉林省音协声乐学会副会长等。曾在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课程班学习,师从于郭淑珍教授,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赴俄罗斯国立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人民艺术家彼得·斯库斯芡克教授。

    演唱《党的光辉照延边》获全国广播歌选一等奖。主持省部级项目“萨满神歌与北方少数民族民歌关系研究”等15项;出版《中小学音乐课程民族性研究》等专著、教材12部;发表论文“回归现实的歌唱方法”等40余篇;《音乐课程文化选择》等15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学生朴惠霖、王晓光等在“金钟奖”、“文华奖”中屡获殊荣。

    首先,金顺爱教授将自己采风收集的视频资料《金秋的阿勒泰》分享给大家,继而阐述了原生态民歌的界定。金顺爱教授通过对原生态民歌原质性、民族性、自然性等特点的讲解,来进一步剖析其中所蕴含的少数民族情怀,使学员们了解到了原生态民歌的整体轮廓,并感受到原生态民歌所彰显的民族文化底蕴。

 

 

    随后,金顺爱教授以蒙古族、满族、朝鲜族原生态歌曲《二姑娘》《阿里郎》《摇篮曲》为例,逐一讲解了各少数民族原生态歌曲的文化特色与发展现状,并就如何更好的结合当下传承问题与学员们进行了探讨。

 


 

    在讲解到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世界大会颁布的《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条例时,金顺爱教授讲到,原生态民歌是非常深刻的,在如今互联网时代下,民歌的传统表现形式一定是变化的,但是民歌的精神是不变的,中华民族具有包容性的人文精神,文化要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民歌在双向和多向交流中,或多或少的要选择和接纳外来文化,我们要以开放、宽容的态度对待音乐舞台,民歌才能更好地得到精神上的传承。

 

    课程尾声部分,金顺爱教授讲解了声腔的生理结构,并将自己多年研究的有关于声带闭合方面的成果分享给大家,使学员们在声乐专业方面得到了提升。最后,在学员集体用蒙语演唱的蒙古民歌《敖包相会》中愉快的结束了本次课程。

 
 
© Copyright 2017 吉林艺术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