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上午,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孔云霞教授为《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培训班》学员讲授了一堂题为《关于调性中和弦思维及听觉训练的途径》的音乐基础理论课程。孔云霞教授通过系统而规范的听觉训练途径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力求为学员听懂音乐、读懂音乐、掌握音乐奠定良好而稳定的基础。
孔云霞 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基础理论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吉林省高校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吉林省音乐家协会理事。主讲课程《视唱练耳》被评为省级精品课;担任全国视唱练耳&乐理学会理事,被聘为 “全国艺术高校视唱练耳技能大赛”等该学科顶级赛事的评委。主编的视唱教材共4部,其中《综合视唱教程》被多所艺术高校所使用,该教材在省级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选中获二等奖。作为主持人立项的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等共7项,发表在国家级、省级专业期刊学术论文20余篇。
首先,孔云霞教授整体阐述了视唱练耳这门学科,并从和弦的概念、产生与发展、特性、种类、体系结构与应用途径等方面展开讲解,继而引出传统大小调中调性和声的发展脉络。
孔云霞教授以实例给学员们介绍和声的命名、协和与不协和音程的区分以及转位,她还将自己多年总结出的新型转位方法与学员们进行分享,使学员们在音乐技能上有了快速的提高。
随后,孔云霞教授亲自弹奏谱例并逐个分析了调式中大小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自己总结出的常用和弦用途表分享给大家。孔云霞教授还以谱例呈现的方式为学员们讲解了构唱与听辨的方法,阐述了视唱听音训练的思考方式和具体方法。
课程尾声部分,孔云霞教授对课程进行了总结。她讲到:和弦的认知以及听觉训练是教学的主要内容;研究有规律的训练方法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性途径;训练和声感是探寻视唱练耳课程内在规律性的有效方法;切实有效地掌握和弦的理论知识以及在调性中的应用途径是和声听觉训练最为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