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13时30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所所长朱立春教授在音乐学院五楼阶梯教室为学员们讲授了《东北地域文化类型与特征》课程。
朱立春 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士,研究员,现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所所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评审专家组副组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会满学专委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文化厅文化产业智库专家、吉林艺术学院东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硕士导师、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会长等职务。
从事东北地域文化、东北民族、民俗文化研究30多年。曾先后参加国家部委社科项目2项,主持和参加省级社科项目及社科院级项目20余个,撰写、主编的学术专著6部、曾获吉林省政府社科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吉林省社科联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奖项。
朱立春教授以地域和文化理念建设的角度切入,通过对东北地区中不同地域的系族划分,详述了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体系,从而使学员们对东北地域文化体系有着更加全面、系统的认知,为今后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的保护与发扬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朱立春教授首先以契丹文化、鲜卑文化为例,从历史沿革的层面阐述了在朝代更替与政策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东北文化发展中所呈现出多元性、断续式的特点,并从学术的视角,揭示了东北少数民族所渗透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与博大的胸怀。
随后,朱立春教授从文化发展的层面对东北民族的构成体系进行了讲解。朱立春教授列举了东北文化体系中的东北亚的丝绸之路、松花江流域的贡品文化、打牲乌拉文化、柳条编文化、鹰猎文化、萨满文化、长白山地区的行帮文化、松花江流域和鸭绿江流域的民族走廊等,详述了这些东北地区的民族文化遗产。针对保护与传承的现状,朱立春教授指出,东北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较我国西南、西北和东南地区仍有较大的差距。
在课程总结部分,朱立春教授讲到,东北文化有着很多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和故事,也有很多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景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群,要发展东北地域文化,要坚定文化自信,完善东北地域文化的发展机制,提升文化软实力,讲好东北的故事。
培训结束后,学员纷纷鼓掌表示感谢,并上前与朱立春教授深入讨论有关“如何发展非遗”项目的问题。《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培训班》第二天的课程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