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3日,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草原文化馆副馆长包朝格柱老师为培训班学员讲授了题为《科尔沁蒙古族民歌演唱实践》的教学讲座。包朝格柱老师将以科尔沁民歌作为实例,结合科尔沁部落史略、哲里木盟的形成和科尔沁文化的组成部分等,以边唱边讲的形式向民歌传承人员们介绍了科尔沁民族分类及其演唱风格。
包朝格柱 生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腰林毛都镇白音套海嘎查,现任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草原文化馆副馆长。中国文化艺术联合会第十届全国代表,中共·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第十四届、第十五届政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力格尔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北方草原文化音乐研究与传承基地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客座教授,吉林省社科院特约研究员,内蒙古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民族文字出版资金资助项目》“胡仁、乌力格尔”专家,内蒙古民族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松原市蒙古族博文化研究会会长,松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松原市蒙古族乌力格尔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包朝格柱十几年来一直坚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搜集了乌力格尔4000多小时音频资料、好来宝200多部、民歌150多首、采风700多名博艺人和行博资料1400多小时等多门类的蒙古族文化艺术遗产,抢救、挖掘、整理了蒙古族民间故事、谚语、宫庭音乐等宝贵资料,为民族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做了巨大贡献。
他创作了《谣言下的血案》《掏出魔爪》等三十多部短片乌力格尔以及诸多叙述民歌;四十多部好来宝。发表《浅谈蒙古族胡仁乌力格尔》等30多篇论文;发行《蒙古族琴书教程》等七部书。
多次参加全国、八省区蒙古族胡仁·乌力格尔调录大会和乌力格尔大赛,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2011年在德国举办《陶力与蒙古周边地区口头文学国际学术论坛》会议,并举办个人演唱会。2014年荣获“感动吉林十佳网络人物”称号,2015年荣获“爱岗敬业,学雷锋标兵”称号。
课程开始,包朝格柱老师向学员们讲解了科尔沁经典叙事民歌《韩秀英》的创作背景,并对歌曲中的歌词进行逐一解读,通过叙述歌曲故事中女主角对旧社会包办婚姻的反抗,向培训班学员传递了蒙古族人民自由开放的精神。在阐述过程中,包朝格柱老师向学员们提到经典歌曲《敖包相会》就是参照《韩秀英》进行创作与改编的。课程进入高潮部分,包朝格柱老师亲自拉奏四胡进行演唱,台下的学员们不由自主的跟着老师哼唱,气氛十分活跃。
随后,包朝格柱老师通过对前郭尔罗斯英雄陶克陶胡的历史事迹的讲解,从而引出了对叙事民歌《陶克陶胡》的学习。《陶克陶胡》作为前郭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凝练音律铿锵,曲调跌宕起伏,其民间文学价值与民族学的价值极为珍贵。包朝格柱老师向培训学员们讲道:《陶克陶胡》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蒙古族民歌中的代表作,其中所蕴含的蒙古族英雄主义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今后在蒙古族民歌传承道路上的重要支柱。
本次课程的最后,包朝格柱老师将非常珍贵的元朝时期成吉思汗的出征歌曲向培训学员进行分享。包朝格柱老师将口口相传的民歌作为出发点,扩宽了学员们的视野,提高了蒙古族民歌传承培训学员们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对其今后的非遗文化传承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