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交流 对外交流

非遗Day8|郑艺教授主讲《传承民族文化的声音记忆,涵养时代旋律的精神内核——以历史发展的视角解读“非遗

时间:2019/11/05 浏览量:

    2019年11月4日,2019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培训班》在前郭县的课程正式拉开帷幕,在前郭实践基地的首堂课程由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郑艺教授主讲,题为《传承民族文化的声音记忆,涵养时代旋律的精神内核——以历史发展的视角解读“非遗”战略的部署与推进》。

 

 

    郑艺  二级教授,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吉林艺术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兼)。国家级特色专业、省重中之重学科、省级音乐创作与表演优秀团队带头人,省社科研究中心方向带头人,省精品课程带头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研究分会理事、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高教学会专家库首批入选专家、吉林省首批学科领军教授、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二层次人选、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教学名师、省级创新团队带头人、吉林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课程的第一部分,郑艺教授首先从非遗保护的视角,解读了标题中“传承民族文化的声音记忆,涵养时代旋律的精神内核”的含义,而后依次阐释了“非遗”的归属、特征、性质、渊源等要义,并对“非遗”保护的态度”和价值认同两方面展开讲解。郑艺教授指出:“非遗”保护具有关乎民族文化与精神传承的重大意义,非遗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具有珍贵价值的文化资源,更是联结民族情感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最后,郑艺教授以实例向学员们揭示并详述了非遗的最大特点——活态传承。

 

 

    课程的第二部分,郑艺教授以辩证的方法阐述了非遗发展中的重要链环:发展的关键是保护——保护的关键是传承——传承的关键是传承人,并进一步详细解读了传承人认定的标准。郑艺教授总结:我们所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指那些不但能将祖先所传技艺原汁原味继承下来,同时也愿意将祖先技艺原汁原味传承下去,且在这个过程中取得过公认成就,具有一定代表性、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某些自然人和社会群体。

    随后,郑艺教授进一步围绕保护和名录,阐明了我国对于非遗的态度和价值认同。

 

 

    课程的第三部分,郑艺教授以历史发展的视角探讨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即在形式上如何有效地凝练“传承民族文化的声音记忆”,在内容上如何彰显“涵养时代旋律的精神内核”。为了清晰和拓宽学员们的“非遗”视野,郑艺教授为学员们梳理了我国非遗的历史脉络并介绍了“非遗”伊始至2018年底的保护现状,强调了“非遗”发展要“注重传承技术、技艺和技能的同时,还要不断创新传承手段”,并揭示了塑魂是当下“非遗”传承的重中之重。

 

    课程的尾声部分,郑艺教授为学员们解读了我国“非遗”战略的部署与推进策略,具体阐明了“非遗”传承的应有“视界”,探讨了如何让非遗实现从“活”到“火”的迭变,并以古典音乐的实例和“非遗”经典个案呈示了“非遗”的产业化集群效应。

 

    郑艺教授总结该课程:“非遗”的传承要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把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新时代的价值理念。“非遗”是以文载道、以文化人的壮举,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中国“非遗”的挖掘和保护,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保护,是文化发展强根固本、夯实当下文化创造创新基石的必由之路。

 
© Copyright 2017 吉林艺术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