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交流 对外交流

非遗Day15 | 康亦慧副教授主讲《中国传统音乐思维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延伸与影响》

时间:2019/11/12 浏览量:

    2019年11月11日上午9时,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作曲系副主任康亦慧副教授为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培训班学员讲授了《中国传统音乐思维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延伸与影响》课程。康亦慧副教授从创作者的视角出发,结合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作曲家的作品为例,介绍当代中国传统音乐及思维对创作的影响。

 

 

    康亦慧   博士,副教授。作品《砚》曾获第四届中国Con Tempo&瑞士Culturescaps国际作曲比赛一等奖。其总谱现由德国Sikorski出版社出版。2015年4月,该作品受德国广播电台(DLF)“2015新音乐论坛”的邀请,由德国E-MEX室内乐团于科隆演出并全程转播。同年7月被国家艺术基金录取,成为“2015音乐评论人才培养计划”的正式学员。2016年7月,受邀参加中央音乐学院“2016当代音乐创作学术研讨会”。现任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作曲系副主任。

 

    课程开始,康亦慧副教授从音乐发展的历史进程为起点,介绍解读现代音乐基本概念,以学员们的实际音乐经验举例说明听觉习惯与不同地域风格的音乐中固有概念之间的“相对”关系。她讲道:人类有多少情感,音乐的表现形式就有多少可能性,作曲家们就像科学家一样,不停地探索和实验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为了清晰的扩宽学员们视野,康亦慧副教授将意大利作曲家贝里奥《序进lll》与德国作曲家拉亨曼《压力》两首极具现代音乐特征和代表性的作品,从中展现了现代音乐极强的个性思维以及作曲家的颠覆性观念。为学员们解释了“旋律”以及“悦耳动听”并非音乐表达的唯一本质和目的。并强调“音乐是一门语言,是通过训练和学习才能掌握的。与学习外语的过程一样,对待陌生的音乐类型及音乐风格,也需要置身其中,才能体会并理解其内在含义。”她指出:音乐是一门需要训练与学习的语言。

 

 

    接下来,康亦慧副教授以中国作曲家的创作思维角度,解读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传承与新生。今天的中国作曲家们不雷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或个人,并且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达到了真正的国际化。列举多首以不同形式和思维使用传统音乐元素创作的当代作品,简要概括和解释了作曲家对待中国传统音乐的态度和具体方法。

 

    在康亦慧副教授为学员们分析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作曲家秦文琛的《风中的圣咏》和《吹响的经幡》两部作品时讲道:音乐要表达的思想和意境,才是作曲家最花心思的焦点,技术是为艺术的表现而存在的。

 

 

© Copyright 2017 吉林艺术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