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交流 对外交流

非遗研培|百年相承 鼓韵留声——《东北大鼓研修班》结项仪式暨汇报演出在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举行

时间:2020/12/04 浏览量:

      12月3日,2020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东北大鼓研修班》结项仪式暨汇报演出在我院四楼音乐厅举行。吉林艺术学院副校长陈吉风、吉林省文旅非遗处处长张鹏、吉林省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柴明明、吉林艺术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刘国志、榆树市文旅局副局长朱伟、榆树市文化馆党委书记于庆权及音乐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出席观看。

\

      《东北大鼓研修班》是由吉林省文旅厅、吉林艺术学院主办;吉林艺术学院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办公室、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2020年度国家非遗研培项目。项目于2020年11月2日在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开班,学员由来自榆树市的20名参训者组成。在过去一个月的培训阶段中,作为项目实施组的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培训工作团队特别邀请了20余位国内非遗名家、知名学者、专业教师汇聚一地,为来自榆树市的20名传承人进行了一次集理论、交流、拓展、实践、演出于一体的专项培训活动。在30天的学习中,学员们不仅在演唱、鼓板、身韵、唱腔、咬字等技能等方面的得到了规范的训练,还先后学习了非遗音乐类品种概览、非遗战略的部署与推进、地方民间音乐传承、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中国戏曲发展轨迹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实践排演了《忆真妃》《雷锋》等经典作品;观摩了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专程为非遗学员准备的国乐专场音乐会,还特别到吉林省博物馆、榆树市东北大鼓博物馆等地进行现场考察,真正达到了国家非遗研培计划“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的培训目标,切实实现了专业艺术高校与非遗“活化”传承之间互联、互通、互融的预期成效。20名参训学员的思想意识、文化素养、理论水平、表演技艺、传承能力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结项仪式暨汇报演出于下午14时正式开始。首先,项目负责人、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郑艺教授就一个月的研培工作做了简要汇报。
 

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郑艺对研培工作做简要汇报


      郑院长首先对音乐学院一个月的项目执行工作做了简要回顾,又对牵涉项目的各个部门、领导、同仁及全体学员表达了感谢,最后他说到,通过一个月左右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对“非遗”项目有了非同以往的认识。即“非遗”既关乎我们精神家园的血脉传承、也关乎历史与未来的联通和接续、更关乎文化的发展和建构;做好“非遗”工作既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一个民族对后世子孙的重要交待、更是这个伟大的时代赋予文化人的重要使命;“非遗”的传承既是一项技艺的传递和沿袭、也是一种独特审美文化的坚守和保持、更是一个地域人文精神的伸张和延展;做好“非遗”工作既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起到强力支撑的作用、又拓宽了高校的科学研究视域、更极大地丰富了高校的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职能。

      结项仪式结束后,在场观众通过一段7分钟的记录短片共同回顾了项目开展以来研培工作的点滴进程。


      随后,汇报演出在20位学员共同演绎的东北大鼓经典唱段《忆真妃》中拉开帷幕。
 

《忆真妃》                全体学员

 

《廉洁颂》    演唱/王春玲    三弦/金长山

 

《抗日英雄杨靖宇》

演唱/韩秀华 方淑范     三弦/杨晶 姜喜春

 

《拆西厢》   演唱/金文举   三弦/孙喜田
 

《腾飞中国》

演唱/宋立光 李春梅 韩秀云

三弦/姜振富 杜晓峰 金长山

《红楼梦.闺讽片段》

 演唱/李淑华 高静茹   三弦/孙喜田

 

《新征程》

 演唱/王春玲 李晓杰 李淑华 宋立光 李春梅

 三弦/金长山


      在60分钟的时间里,学员们通过《忆真妃》《拆西厢》《红楼梦·闺讽片段》等传统唱段精彩呈现了流传百年的关东乐韵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又通过《廉洁颂》《腾飞中国》等现代新作,充分展示了东北大鼓在当下的全新发展与时代气象。

      最后,汇报演出在一段名为《新征程》的新作品中落下帷幕,台上学员用最传统的方式、最质朴的演绎,描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表达了他们对伟大祖国的敬仰与热爱和对中华非遗文化传承的情怀与信心。

 


      结项仪式暨汇报演出的落幕,也象征着2020年度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东北大鼓研修班》项目工作的圆满结束。面对未来,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发挥专业优势,更加科学、扎实的做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工作,让中华千年的民族之声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盛开锦绣繁花。



 

© Copyright 2017 吉林艺术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