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交流 对外交流

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管弦艺术交流周”启幕【3.14-3.28】

时间:2023/04/10 浏览量:

      3月14日-28日,由吉林艺术学院科研产业处、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主办、音乐学院管弦系承办的“管弦艺术交流周”在我院举行。活动旨在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动我院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本次“艺术交流周”以音乐学院管弦系教学团队为依托,聘请多位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与学者,通过“专家讲座、大师课、排练课、音乐会”四大板块,为我院师生带来管弦乐最新的学术成果及最前沿的艺术发展动态,从而拓宽师生艺术视野、活跃学术氛围,为师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搭建优质的艺术交流平台。

       于海,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文联委员,第五至第八届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中国音协管乐学会主席,中国交响乐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家一级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原团长、音乐总监。
        指挥解放军军乐团及中国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美国陆军军乐团、俄罗斯红军歌舞团等数十支中外著名团队举办音乐会千余场、出版录制唱片数十张。其指挥艺术深受观众喜爱,也得到了媒体的广泛赞誉。
       于海的艺术生涯常与国家重大庆典活动连在一起,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的接见和赞扬。在天安门广场上庆祝国庆50周年、60周年活动中担任千人联合军乐团总指挥。被《音乐周报》评选为“2009中国音乐年度人物”。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大阅兵担任首次组建的1200人解放军合唱团团长兼总指挥。在2019年庆祝国庆70周年和2021年庆祝建党100周年天安门广场活动中,担任3000多人合唱团的特聘专家受到表彰。50年来连续在天安门广场上参加了国庆及大阅兵活动,接受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主席的检阅,记录了独一无二、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2011年被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德艺双馨的名师名家”。做为全国政协委员,连续十年为国歌立法提案,荣获第十二届全国政协“优秀提案”,被媒体誉为“催生国歌立法的指挥家”“推动国歌立法的音乐家”。
       多次担任中国“金钟奖”等全国性音乐比赛的评委,还应聘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三十余所院校的兼职教授。发起并成功策划了南昌国际军乐节、上海管乐节、大连国际管乐节、青岛、日照“中国音乐小金钟”等大型活动并担任艺术总监。
       享有国际知名度的著名音乐家戴中晖先生的音乐足迹遍及欧洲,北美洲,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曾任美国Santa Monica 交响乐团首席,Riverside 爱乐乐团首席及Ventura 交响乐团首席,1996-2006受邀回国担任首任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小号首席。
        作为指挥家,近年来合作过的国内外交响乐团包括美国南伊利诺伊州交响乐团,Breward爱乐乐团,南卡罗莱纳学院交响乐团,Eastman音乐学院交响管乐团,Kansas学院交响管乐团,Indiana学院交响管乐团,墨西哥Aguascalientes交响乐团,台湾长荣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长沙交响乐团,天津歌剧院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成都交响乐团,河南交响乐团,河北交响乐团,昆明交响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中国电影乐团,长春电影乐团等。2017年12月受【世界音乐大会】邀请,在美国芝加哥Midwest音乐大会上指挥美国南卡罗莱纳州交响管乐团举办音乐会。他高效而卓越的指挥艺术深受合作乐团的赞誉及观众的热烈欢迎。
       作为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导师,每年有数百人次在他的专家班上获得帮助。他常年受邀担任西班牙国际小号艺术节、波兰国际铜管艺术节、美国GVSU国际小号艺术节、美国费城铜管乐团艺术节以及国际小号协会年会的大师班专家。并在美国,加拿大,匈牙利,法国,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日本,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独奏音乐会,讲授专家课及担任国际比赛评委。
       2021年中央音乐学院主科学生两次荣获国际比赛大奖,历年来多位学生获得国际比赛第一名,毕业后担任国家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央歌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等国家级院团首席职务。
       戴中晖毕业于美国圣地亚哥国际大学及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音乐学院,师从Thomas Stevens,Boyde Hood,Charlie Schlueter,Daniel Lewis,Douglas Lowry等著名演奏家,指挥家。1989-1996年间在南加州大学音乐学院深造小号演奏的同时研修乐队指挥艺术并取得优异的成绩。1993年获得美国南加州大学音乐学院优秀学者称号并保持获得学院最高奖学金。
       现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梅纽因音乐学校教授,管乐教研室主任,菲律宾圣保罗大学博士生导师,泰国马西顿大学音乐学院国际学生艺术指导,国家教育部学位评审中心评审专家,中央音乐学院交响管乐团首席指挥,世界小号联盟亚洲区主席,中国音协管乐学会副主席,中国小号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小号联合会会长),2006-2019任国际小号协会理事。
       鉴于他的卓越贡献,世界著名音乐刊物“Pipers”将他评为“影响中国交响乐发展的重要音乐家。”享有国际知名度的著名音乐家戴中晖先生的音乐足迹遍及欧洲,北美洲,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马勇,上海音乐学院长笛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交响乐团和中央歌剧院客座首席长笛。198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师从王永新教授。1998年考入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是该校有史以来第一位来自中国的长笛学生,师从著名长笛演奏家Carol Wincenc、纽约爱乐乐团首席长笛Robert Langevin,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茱莉亚音乐学院的本科与硕士学位。
      曾获得一系列国际比赛的奖项:1999年,在库斯文斯基国际木管比赛中获得特别奖;随后在2000年华盛顿长笛比赛和2002年纽约长笛比赛中荣获第一名;2002年,在纽约国际艺术家大赛中取得第一名,并在卡内基音乐厅成功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2003年,在美国长笛联盟举办的全国长笛比赛中再次荣获第一名。 New York Concert Review在他的卡内基音乐会后发表了以下评论:“马勇,这位来自中国的青年长笛演奏家在竞争激烈的长笛演奏领域中已经取得令人赞叹的表现,其技能之纯熟无可挑剔,而且在对作品的诠释上,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马勇于2019年起,任职上海音乐学院长笛教授,在此之前曾担任中央歌剧院、深圳交响乐团、美国路易斯维尔交响乐团长笛首席。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国内外一流的音乐学院。2018起,受邀担任NYO CHINA(中华青少年交响乐团)长笛导师。
      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巡回演出与大师班,受邀在台湾国际长笛艺术节﹑纽约联合国总部﹑哈萨克斯坦冼星海艺术节﹑意大利博洛尼亚艺术节等活动中举办独奏音乐会与大师班;曾与纽约爱乐乐团、路易斯维尔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巴尔第摩交响乐团、马来西亚交响乐团、台湾长荣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深圳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贵阳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等乐团合作演出;受邀担任第三届尼科莱国际长笛比赛﹑2018年广州国际长笛比赛等国内外重大长笛比赛评委。2014年,作为唯一的长笛演奏家被授予“中国十大管乐演奏家”称号;2018年在欧洲最具权威性的长笛杂志《Flöte Aktuell》期刊中,马勇作为第一位来自中国的封面人物,积极的推动了中国长笛事业的发展。   


       Keith Lipson(李可思)单簧管演奏家,教育家,指挥,文学翻译者。现任清华附中稻香湖学校音乐总监,青岛耶胡迪梅纽因学校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客座教授,敦善交响管乐团客座指挥。曾任北京交响乐团单簧管首席。
       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剑桥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后移居加利福尼亚马里布。8岁开始学习单簧管演奏。师从洛杉矶科尔本音乐学院与南加州大学资深教授Yehuda Gilad。早在14岁时李可思开始与职业交响乐团演奏单簧管协奏曲包括科普兰和韦伯三首协奏曲以及莫扎特A大调协奏曲等。十六岁时,李可思参加国际单簧管协会独奏比赛并获得第一名。同年他被世界知名的柯蒂斯音乐学院录取,成为该院史上最年轻的单簧管学生。在柯蒂斯音乐学院在读的同时,他也担任柯蒂斯音乐学院交响乐团首席单簧管演奏员两年并且和多名世界大师级的指挥合作过。在柯蒂斯期间,李可思也在常青藤学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副修哲学系及文学系的课程。李可思曾任担任过以下乐团单簧管首席; 瑞士Verbier交响乐团,KBS韩国广播交响乐团,纽约Knights交响乐团,并且和费城交响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和香港管弦乐团有过合作,李可思还与马友友的丝绸之路乐团成员一起参加在纽约Barge Music举行的系列室内音乐会。李可思加入了位于纽约的国际当代音乐乐团,并参加在纽约林肯中心的Mostly Mozart音乐节。他与其他的在北京的音乐家共同建立了北京新乐团,他们与拿索斯(Naxos)音像公司合作发行了乐团的首张专辑,录制的中国当代音乐新作品。李可思和纽约Knights 乐团与Sony音像公司发行两个交响乐的专辑并和该乐团在欧洲和美国各地巡演。
      在指挥方面李可思有多年的经验。他曾经指挥过国内各地中小学管乐团,在美国期间也指挥过高中管乐团以及室内乐团。从2019年他成为敦善管乐团客座指挥并在国家大剧院举办演出。李可思在作词/翻译方面也有所成就。 著名大提琴大师马友友的丝绸之路乐团专辑《歌咏乡愁》的歌曲《归乡》里的中文歌词是他亲自翻译/创作的。该专辑还获得格莱美奖。受外交部的邀请李可思曾经在人民大会堂国宴上为中美最高领导演奏独奏曲目。从2022年李可思被请为成都理工大学的客座专家。并在该校开始举办系列的关于美育的讲座。李可思也投身于教育事业,他的很多学生都被美国和欧洲顶尖的音乐专科学校及音乐学院所录取,包括柯蒂斯(Curtis)音乐学院(四名学生),茱莉亚音乐学院,耶鲁大学,伊斯特曼音乐学院,克利夫兰音乐学院,科尔本音乐学院,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科隆音乐学院,汉堡音乐学院,Interlochen艺术学校等。李可思的学生也担任国内著名乐团单簧管职位中国爱乐乐团首席,贵阳交响乐团首席,国家交响乐团演奏员和青岛交响乐团首席等。在文学翻译领域里李可思专门研究和翻译国学名作例如论语,中庸,道德经以及金刚经。


      杨光,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双簧管演奏家、教育家,现任哈尔滨音乐学院管弦系副主任,兼任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管乐协会副秘书长,新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会副秘书长。
      1978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9岁开始学习双簧管,先后师从于哈尔滨歌剧院夏秀铭老师、总政歌剧团崔建堂老师、中央音乐学院白宇教授、沈阳音乐学院陈敏教授。曾获黑龙江省第七届器乐大赛管弦组一等奖、黑龙江省高校艺术教学成果展示一等奖、黑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等多个奖项及荣誉称号,主持省级科研项目4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多篇。近年来多次在国内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与室内乐音乐会,多次与国内外著名演奏家合作。曾应邀参加哈尔滨之夏专场音乐会,老会堂系列音乐会,哈尔滨大剧院、哈尔滨音乐厅系列音乐会,赴四川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各类演出百余场次。


        杜玄,是曾经生活在欧洲多年的华人小提琴演奏家。他曾担任英国BBC广播爱乐乐团客作首席,英国皇家爱乐音乐会交响乐团客座首席,伦敦爱乐乐团客座副首席,西班牙塞维利亚皇家交响乐团客作首席,葡萄牙国家交响乐团首席,芬兰谭佩拉交响乐团首席,葡萄牙波尔图国家交响乐团首席。自2000年起十多年间,杜玄也在欧洲多个当代作曲家音乐作品专职乐队里兼任独奏家与首席工作,对当代音乐作品有着丰富的演奏经验与热情。2014年杜玄作为高级文化类专家应中国文化部邀请回国担任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首席至今。
       回国后杜玄应邀担任了历年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及博士生考核及毕业论文答辩的评委,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乐队室内乐指导,并应邀在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专业音乐院校和大学举办公开专家课。于2020年成立的林耀基教学法推广组委员会诚邀杜玄为林耀基教学法推广组委会宣讲导师。自回国以来杜玄也作为音乐会独奏演奏家,与西安吉林南京南昌杭州等多个国内交响乐团合作演出。
       杜玄出生于南京,早年曾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附中师从王登云郭国光教授,之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林耀基教授,又赴英国师从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尼曼教授,并在罗马尼亚举行的埃内斯库小提琴国际比赛中获奖。作为青年独奏家他曾出现在西班牙卡萨尔斯国际音乐节、德国魏玛夏季音乐节、西班牙伊比利亚音乐节、葡萄牙白色城堡音乐节、丹麦豪森国际音乐节等欧洲各地的音乐节上。他也曾是著名的莫斯科钢琴四重奏组的成员。杜玄作为乐团首席独奏家经历合作的著名音乐家前辈们包括大提琴家马友友、小提琴家Pinchas Zukerman、Midori Goto、长笛演奏家Galway、钢琴家Stephen Hough等等。


      鲁鑫被誉为当今最杰出的大提琴演奏家之一。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大提琴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弦乐学会理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北京市西城区海联会理事。2004年文化部第五届全国大提琴比赛第一名获得者。
       鲁鑫5岁起开始学习大提琴先后师从于胡广泉教授、俞明青教授。2005年赴瑞士梅纽因国际音乐学院学习并获全额奖学金,师从于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大提琴宗师之一Radu Aldulescu(1922-2007),鲁鑫也有幸成为他一生中最后一位学生。2007年考入苏黎士高等艺术大学,师从于世界著名大提琴演奏大师Raphael Wallfisch,并成为苏黎世高等艺术大学第一位中国籍考取欧洲最高学历“大提琴独奏家”(Solistendiploma)博士文凭的人。
       鲁鑫作为一名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大提琴独奏家,至今已与世界上许多著名乐团及指挥家合作演出。音乐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中国香港、瑞士、法国、美国、日本、西班牙、匈牙利、奥地利、斯洛伐克、德国、罗马尼亚、阿根廷、土耳其、荷兰等)。合作过的乐团有瑞士Winterthur交响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德国科隆城市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瑞士卡梅拉塔莱西(Camerata Lysy)室内乐团、瑞士苏黎士室内乐团、阿根廷国家交响乐团等。合作过的指挥家有俞峰、李心草、小梅纽因(Jeremy Menuhin)、汤沐海、张国勇、 Mischa Damev、Alberto Lysy、Matthias Foremny, Howard Griffiths,Uros Lajovic等多位著名指挥家。
       鲁鑫经常受邀参加世界许多著名音乐节演出及讲学,如瑞士梅纽因国际音乐节演出、世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赴法国巴黎募捐演出、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艺术大学讲学,并举办“鲁鑫大师班联合音乐会”。应俄国小提琴大师克莱默先生(Gidon Kremer)邀请赴阿根廷Mendoza音乐节参加演出并讲学,参加罗马尼亚Georges ENESCU音乐节演出,并灌制唱片等等。
       2018年由新索尼唱片公司出版了个人独奏专辑《鲁鑫大提琴音乐会小品集》,同年在国家核心期刊《乐器》中发表学术论文等。
       2020年7月鲁鑫创建了自媒体频道“鲁鑫的大提琴(hey Cello)”并在视频号、抖音、小红书、哔哩哔哩、西瓜视频等多家视频平台持续发布大提琴音乐作品。
       鲁鑫目前演奏使用的是一把意大利Gennaro Gagliano大提琴。


         李大力,上海音乐学院长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管乐学科主任,上海低音铜管研究会会长,吉林艺术学院客座长号教授。国际品牌 Michael Rath 和Giddings形象代言人。

       顾聪,现任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圆号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上海青年拔尖人才、青年东方学者。曾就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萨尔布吕肯音乐学院,德国卡尔斯鲁厄音乐学院独奏家文凭毕业。师从韩铣光,韩小明以及Eric Panzel,Ludwig Rast,Will Sanders教授等圆号名家。顾聪担任过德国广播爱乐首席, 德国莱茵国家爱乐圆号首席,也是德国唯一免试,直接受邀签约顶级乐团终身职位的管乐华人首席。顾聪获邀以客座圆号首席身份参加卢森堡爱乐,巴登符腾堡爱乐,卡尔斯鲁厄歌剧院等乐团演出,并以圆号独奏家身份受邀巴登巴登爱乐乐团,德国广播爱乐乐团,德国国家爱乐乐团的演出。
       在国内外获过的多个奖项包括:中国抚顺全国圆号比赛19岁以上专业组第一名(参加时18岁),不莱梅国际圆号比赛第二名,意大利第一届Sannicandro di Bari 第三名,韩国济州岛国际管乐圆号比赛第一名,意大利第二十届Citta di Porcia 圆号国际第三名。
       顾聪在德国工作期间,乐队中的表演以及协奏曲演出等等,也曾多次在德国杂志、报纸等媒体中得到很高的赞赏与评价。2017年回国后,于12月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成功举办顾聪独奏音乐会,并受邀北京圆号艺术节、四川圆号艺术节、深圳圆号艺术节、2018年日本亚洲圆号艺术节,以独奏家身份受邀四川交响乐团、沈阳交响乐团、河北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等,并被授予全球华人乐团荣誉成员称号。其录制的《科普拉许60首》、《缪勒34首》全套练习曲在相关音乐平台上展播,成为国内第一位录制全套练习曲的圆号演奏家,对圆号教学产生深远影响。


      朱劲松,中央歌剧院大号首席,吉林艺术学院外聘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低音铜管客座教师,中国津宝签约艺术家,英国M&B签约艺术家。
      1995年师从长春电影乐团大号刘维新先生学习,1999年考入武警军乐团师从总政军乐团黄德山先生,2001年师从中国爱乐乐团大号首席高跃先生。
      2002年考入中央歌剧院任大号首席,2004年中国首届铜管独奏比赛获得大号组金奖及中国作品奖,2006年参加文化部春晚的铜管五重奏录制演出,2016年中国音乐学院铜管五重奏中国作品专辑等作品2018年成都交响乐团金色号角音乐会,乐队协奏大号独奏《列别杰夫大号第一协奏曲》。2002年以来随中央歌剧院及国内外多个乐团参演国内外著名音乐节出访国家如美国、德国、意大利、荷兰、韩国、日本20多个国家著名音乐节,先后与俞峰、李心草、郑明勋等多位大师合作并演出录制了《尼伯龙根的指环》全剧及《茶花女》、《图兰朵》、《蝴蝶夫人》、《乡村骑士》、《弄臣》、《丑角》等六十多部经典歌剧作品及莫扎特、柴可夫斯基、勃拉姆斯、门德尔松等著名作曲家上百部交响乐室内乐作品。并先后在四川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等地举办专家大师班。2019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庆《奋斗吧,中华儿女》的录制和排演工作。
© Copyright 2017 吉林艺术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