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交流 对外交流

2017“国乐长春”艺术节王丹红讲座

时间:2017/10/24 浏览量:

优秀音乐作品创作之道——王丹红讲座《传统文化价值观之于中国当代民乐创作》


       10月24日下午两点,2017“国乐长春”艺术节系列名家讲座《传统文化价值观之于中国当代民乐创作》在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四楼音乐厅再泼重彩。主讲嘉宾为从长春走出的当代杰出青年作曲家、吉林艺术学院优秀校友王丹红博士。讲座由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郑艺主持。 
 
  
 
  

       王丹红,青年作曲家,作曲博士。 1993年考入吉林艺术学院音乐系钢琴专业,师从李晓东副教授,15岁开始学习作曲,师从林成进教授,1999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高为杰教授,2004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唐建平教授,先后获得作曲硕士、 博士学位。 2010年进入中央民族乐团工作至今。 王丹红的音乐创作以其丰富的音乐情感、优美的旋律、恢宏大气的曲风而深受欢迎。 近年来,她接受许多乐团的邀请,委约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其创作涉猎民乐、交响乐、舞蹈、影视等各类音乐体裁。 随着她的成名作民族管弦乐《云山雁邈》的问世,先后又有《弦上秧歌》、扬琴协奏曲《狂想曲》、古筝协奏曲《如是》、室内乐作品《动感弹拨》、《翡翠》等作品成为了当今民乐创作最具影响力的经典之作。大量优秀作品的问世,为她赢得了众多音乐奖项:其中包括 “文华奖”、华乐论坛青年作曲家民族管弦乐作品金奖、CCTV全国器乐大赛唯一最佳原创作品奖等。2014年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举办了“弦上狂想——青年作曲家王丹红作品音乐会”。2015年受澳门中乐团委约创作了民族管弦乐组曲《澳门随想曲》。2016年成功在台湾及北京举办了“王丹红协奏曲作品音乐会”。同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原创项目大型民族管弦乐《山西印象》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王丹红女士在讲座中为大家讲解了关于中国当代民乐创作的诸多观点,主要包括: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文化价值观、传统文化是如何与现在原创作品相结合、中国现代作曲家所直面和思考的文化认知、文化自觉等问题。王丹红女士讲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应真正地走入地域文化、民间文化当中,应深深地为我们的民族文化感到自豪和骄傲,我们有丰厚的文化宝藏、艺术土壤可供挖掘和提升,我们的艺术作品都从这里滋养出来,这是无比幸运的事情。
       这些年,王丹红女士创作的作品可以概括为:“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来自于我们对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来自于泥土的声音的认识,陌生则是对它与以往我们接触的民间音乐已有所不同。通过对熟悉作品艺术思想层面上的提升,使得这些音乐可以成为舞台上有份量的艺术作品,也使得源自传统的民间音乐不断绽放新时代的光彩。
 讲座中王丹红对自己的作品《澳门随想曲》和《永远的山丹丹》两部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作品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她将作品中所承载的时代文化以及民族音乐交响化的技术技巧分享给了现场观众。以《澳门随想曲》为切入,她强调了文化价值观对于音乐创作的主导和引导,并明确其为一部作品的灵魂所在。音乐创作的内核即创作观念与理念,是形而上的问题,它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息息相关,乐音则是观念的外化。

 
 

       此后,王丹红尤其详细讲述了《永远的山丹丹》的创作经历,并将其中的《朝天歌》乐章作以深入分析。音乐创作中,她运用唢呐将陕西人民耿直的性格特征完美呈现出来,让我们为那片土地上跳荡的民族脉搏而心怀感动,如何将传统民风与时代精神完美融合这一艰深课题在澎湃的音乐进行中不言自明。
       最后,王丹红博士对吉林省的国乐传承者和爱好者讲道:“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处在了文化大发展、大文明的时代。中华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脊梁,我们应该时刻充满民族自豪感。希望长春的国乐传承者们能够海纳百川,打开视野、打开头脑、打开胸怀,充分利用多种学习途径,传承和钻研国乐艺术。”
       王丹红博士的讲座是一次成功的音乐创作理论盛餐,更是一次从重建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高度对长春国乐艺术从业者与爱好者的精神洗礼,相信听者定当在击掌喝彩之余久久回味!

 
 
 
© Copyright 2017 吉林艺术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